返回

愚情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第2章孙子和练武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天要从早上七点到中午十一点,下午一点到晚上五点半,有时下午可以休息半个小时,农忙时,时间则自然会延长,挑着两百斤左右的粪桶给蔬菜浇水、施肥。这是一项劳动强度很高的农活,非强劳动力不能胜任此项农活。

    林涛自小就好强,他自然选择了这基本上属男劳力干的庄稼活,因为他感到自己也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,理所当然应该干这样的重活。

    刚开始挑粪桶的时候,林涛根本不会挑,走一步摇三摇,吃足了苦头,粪桶里的粪水上下晃动,有时甚至溅到了自己的身上,臭不可闻。经过了一段时间的磨难之后,林涛的脚步和挑的粪桶及粪桶里的粪水共振和谐平衡一致了,走一步再也不会摇三摇了,而且脚步还在不断地加快。

    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,林涛的肩压肿了,人们一般习惯于用右肩挑粪桶,而林涛则喜欢用左肩来挑担,然左肩挑时间长了,痛得受不了,只能再换右肩挑,右肩痛得受不了了,只能再换左肩,这样左右肩互换,才能相对减少肩的压力,增强人的耐力和体力,提高工作的效率。

    挑重担时,左右肩的互换也有讲究和技巧,刚开始时,林涛只能停下担子来换肩,后来他能在行进中自如地左右换肩,并能保持担子的平稳和步伐的匀速。渐渐地在整个生产队里,没有人能比得上林涛挑担子时的速度和重量了。

    再后来,林涛能不用舀水的长勺把粪水舀到粪桶里,他能直接把粪桶放进大粪池或江河湖泊之中,用双手直接提起,然后挑起担子疾步如飞,引得了村民们的交口称赞。

    有时到河边去挑水浇蔬菜,双脚要踏进浅水滩,林涛和老村民一样脚穿草鞋,草鞋和脚掌磨擦,刚开始时脚上鲜血直流,一直到脚掌磨出了老茧,才能行走自如。再到后来林涛和有些老农一样,干脆赤了双脚,挑着担子在泥泞的羊肠小路上,在布满碎石的小道上行走自如。

    每当夕阳西下,一排十几个菜农挑着担子,行走在乡间的田埂上,嘴里喊着劳动的号子,夕阳把他们的身影拉得长长的,太阳的余辉给大地,给田间耕作的人们,给所有的农作物抹上了一片金色。这真是一幅壮观的菜农劳作图。

    最为辛苦的当为春末夏初的播种季节。

    农民们首先要在秧田里拔秧,在水中拔秧可不是一件轻松的活。春寒料峭,水中的寒意袭人,拔了一会儿秧,人就浑身发冷,直打哆嗦。

    最可怕的是水中还有一种吸血的动物叫蚂蝗,它们时不时会钻进你浸水部分的肌肤,狠狠地吸取你的鲜血。

    林涛刚开始时不知道怎么对付这种吸血的小动物,有一次有三条蚂蝗趴在林涛的腿上拼命地吮他的血,林涛不知怎么把他们从腿上弄下来,死劲地想把他们从自己的腿上拉下来,但再用劲拉也无济于事。

    有一位老农告诉他:“小林,你不能拉,你越拉它越是往你肉里钻,你只能用劲往它身上拍,它就会自己掉下来。实在不行,往它身上撒点盐,它就会化成一滩血水。”林涛狠命地拍了三下,那三条蚂蝗果然从它的腿上落了下来,林涛之难遂解。

    秧拔好之后,需把稻秧扎成一小把一小把地把他们扔到水田里,然后再插秧。这是一项高强度高技术的农活,很能体现出一个人的体能,灵活性和身体各部分的协调能力。

    开始,林涛的插秧速度远远不及熟练的老农,几个来回之后,林涛马上就掌握了插秧的技巧,速度大大加快,继而无人能与之匹敌。

    般人插秧是左手拿一扎秧,右手从左手处分出五六根秧来成为一小棵插入水田里,左脚左边插两棵,两脚之间插两棵,右脚右边插两棵,一个人插一行一般为六棵,右手插好再从左手里拿秧再用右手插,如此循环往复,从田头插到田尾。插秧时一般中途不能离开,须一气呵成,否则平整的水田会到处是高高低低的脚印,影响到插秧的质量。

    林涛插秧方法与众不同,他是右手在插秧的同时,左手在分秧,右手刚插好左手就把分好的秧送到了右手手中。另外,一般人插秧是从左边开始,插好一行秧之后再从左边开始插第二行,依次类推插第三、第四行等,而林涛的插秧方式则不一样,他是从左边开始插第一行,但是他从右边开始插第二行,再从左边开始插第三行,这样循环往复,减少了每一行的换行的时间。

    林涛就用这两种插秧的小改革,使插秧的速度提高了将近一倍,提高了插秧的效率,得到了大家的赞赏。

    艰苦的农村劳动强健了林涛的体魄,增强了林涛战胜困难的意志和毅力,培养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和一颗仁爱之心。

    在几年的农村劳动期间,林涛他们几个并没有放松了文化学习,书本知识的学习,他们如饥似渴地进行着再学习,这为他们进一步的深造打下了良好的扎实的文化基础。


第2章孙子和练武(4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